从耶路撒冷南行两百余公里,穿越高温炙烤的约旦河谷,我抵达了以色列最南端的红海城市——埃拉特。
十三年前,我在访学期间也曾走过这段路。那时仍是大学生的我在以色列北部海法邻近的一个贝都因人社区住下。有一天我和伙伴坐上了南下的通宵远程大巴。阅历一整夜的波动后,咱们总算从地中海畔来到了红海畔。咱们在海滨晒日光浴、浮潜……
这是3月17日在以色列埃拉特摄影的亚喀巴湾。 十三年后,我以记者身份再次进入这座城市。快到埃拉特时,公路两边的荒漠上散布着源源不断的灰色水泥墙。“铁穹”防空体系架设在制高点上,面向南边,静默站立。新一轮巴以抵触迸发后,埃拉特成为胡塞装备的打击目标,屡次遭到导弹与无人机突击。以色列军方在南部边境地带布置更多防护体系,企图在飞行物侵略前予以阻拦。
3月17日,安保人员在以色列埃拉特港区巡查。 “我大约听过四五十次警报了。”本地居民罗特姆说。他居住在临海的高层住宅,阳台正对亚喀巴湾。“曩昔看海,现在看‘铁穹’。”罗特姆出生于埃拉特,对城市环境较为了解。他带我前往一处地形较高的调查点。
脚下,蓝宝石般的亚喀巴湾镶嵌在挺拔的峡谷间,静静地躺在四国的怀有中。约旦和以色列近在咫尺,隔着海湾能够看到对方城市里的巨大国旗。再往南,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也隔着海湾互相相望。地理上,亚喀巴湾把守红海交通要道,以色列的红海港口城市埃拉特,也因湾而生,因港而兴。
“战役前,这儿挤满了等候入关的进口整车。”罗特姆指着现在空荡荡的埃拉特港整车入关区,口气消沉。红海危机持续发酵,忧虑遭袭的滚装船纷繁避开这座港口,从前依靠进口整车事务的埃拉特港,现在简直堕入阻滞。
港口首席执行官戈尔伯对以色列媒体坦言,战役前,每月有12到13艘滚装船进出。“现在,一艘也没有。一切活动都停摆了,船舶无法从任何方向抵达埃拉特港,也无法经过苏伊士运河前往欧洲。港口停运,收入归零。”戈尔伯说。
这是3月17日在以色列埃拉特摄影的埃拉特港区。 我跟从罗特姆步入港区,码头作业区没有人员活动。大片清关场所旷费,偶然可见少数进口车停放,掩盖白色防护膜。安保人员介入阻挠摄影,称部分区域触及军事用处。“那儿不能摄影。”一名安保人员着重。
码头深处,两艘灰色涂装的战舰停靠。“那是美国军舰。”罗特姆说。
接近海滩的当地,几艘帆船正在水面缓慢移动。曩昔,这一带曾是游客密布的沿海旅游区。战役,深入改变了这座旅游城市。“游客好像在一夜之间消失,涌来了无法归家的受战役影响的以色列边民,”罗特姆对我说。
新一轮巴以抵触迸发后,约有几十万来自以色列南北边境的撤离民众来到这儿。他们无法逃离战役,他们从被毁的家乡来到了另一处整日随同防空警报的城市。
来到这座城市的还有克勤克俭的“聪明”人。红海危机延宕,航运本钱飙升,加之战役开支推高税负,以色列的物价与日子本钱同步攀升。埃拉特是免税区,免掉18%的消费税足以让人心动,不少以色列人爽性驱车数百公里,从中部赶来为家里增加“大件”。
咱们来到海滨,沙滩围栏上贴满了被扣押以色列人的海报,风吹得纸张翻卷。以色列与哈马斯的第二阶段停火商洽堕入僵局,仍有约50名以色列人被扣押在加沙。
以色列执迷地以为:只要枪炮才干换回人质。所以烽火复兴,以色列重启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连夜空袭往后,数百名巴勒斯坦布衣死于炮火。也门胡塞装备持续支援巴勒斯坦,再次向以色列连日发射导弹,后半夜的防空警报刺破夜色,媒体称几百万以色列人从梦中吵醒、冲向避弹间。
3月19日,人们在坐落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总理府邻近参与聚会。 当日,耶路撒冷迸发大规模民众聚会游行,反对以色列康复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这场抵触好像看不到止境。压抑、无力、失望……我的一位以色列朋友写下重金属摇滚乐《我要睡个好觉》,以此发泄愤恨与疲乏。
这是3月17日在以色列埃拉特摄影的埃拉特港区。 采访完毕,夜色已笼罩海湾。亚喀巴湾两边的以色列和约旦城市灯光斑驳。此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用霓虹装点着对方眼中的灿烂。海湾里,游船时而响起阿拉伯歌曲,时而又奏响犹太歌曲的旋律。
交织的灯影和“和鸣”之外,还有着另一番实际。以色列政府近来宣告了最新的建筑东部隔离墙方案——一道全长约425公里的屏障,将沿着以叙、以约边境,从戈兰高地一路建筑至埃拉特。
埃拉特人罗特姆说:“咱们和阿拉伯人真的有什么区别吗?咱们的共同点远比不合多。”他望向海湾,叹气道:“这片区域本来应是昌盛的、平和的、共存的。”
我堕入考虑,多年今后,假如我再次来到这座城市,不知她又会变成什么姿态。
记者:陈君清